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快讯 > 正文

“切斯特顿栅栏”:二阶思维带来的启发

2023-08-09 18:13:57 36氪

编者按:有些事物、制度、规则……是存在即合理的。在对现状做出改变之前,要先知道其存在的理由,不然贸然改变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危害结果。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做出重大决策改变的核心部分是:理解先前决策背后的理由。如果我们不了解是如何形成当前状态的,就有可能使事情变得更糟。


(资料图)

当我们试图干预某人创建的系统时,仅仅将他们的决定和选择简单地视为“一阶思维的结果”是不够的,不然我们可能会在无意中制造严重的问题。在改变之前,我们应该知道他们是否在使用二阶思维。他们做出某些选择的原因可能比乍看之下要复杂得多,最好是假设他们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或者拥有我们无法理解的经验,这样我们就不会妄下结论,让事情变得更糟。

二阶思维指的是,我们不仅要考虑决策的后果,还要考虑这些后果的后果。每个人都会运用一阶思维(Second Order Thinking),但这只是考虑了一个行为的直接预期结果。一阶思维简单快捷,通常不需要费什么力。相比之下,二阶思维更加复杂和耗时。这是一件困难且不同寻常的事情,也正是因此,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有着强大的优势。

二阶思维会给你带来非凡的结果,学会识别他人何时在用二阶思维也是一样。为了准确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让我们看一下G.K.切斯特顿(GK Chesterton)提出的一个现在被称为“切斯特顿栅栏(Chesterton"s Fence)”的法则:

在某种情况下存在某种制度或法律,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可以把它当做道路上竖立的一道栅栏或大门。后来的改革者会欢欣鼓舞地说:“我没有看到这东西有什么用处,让我们把它毁掉吧。”而更聪明的改革者则会说:“如果你没有看到它的用处,我当然不会因此让你们毁掉它。离远点动脑子想想。然后,当你回来告诉我你确实看到了它的用处时,我也许会允许你毁掉它。

“切斯特顿栅栏”是一种启发式方法,灵感来自作家和博学者 G.K.切斯特顿 1929 年的著作《The Thing》。书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切斯特顿栅栏”。在书中,切斯特顿描述了一个改革者的经典案例,他注意到有些限制性的制度或法律就像栅栏或者篱笆,人们经常看不到它们存在的原因。但是,在决定拆除它们之前,人们必须首先弄清楚为什么它们会存在。如果人们不这样做,将其拆除的弊可能大于利。对于法律和制度也是一样的律和不到其作用不代表没用。“切斯特顿栅栏”最简洁的形式如下:

在你搞清楚为什么要建立栅栏之前,请不要拆掉它。

切斯特顿继续解释了为什么这个原则成立,他写道,栅栏不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人们也不会在睡梦中或疯狂的时候建造它们。他解释说,栅栏是经过人们仔细规划后才建造的,他们“有一些理由认为(栅栏)对某些人来说是件好事”。在我们确定原因之前,没有必要对它采取行动。背后的理由可能不是一个好的或相关的理由,我们只需要知道理由是什么。否则,拆除他们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危害后果可能产生二阶和三阶效应,就像池塘里的涟漪一样蔓延,造成更多的破坏。

在切斯特顿的文集《异教 徒》(Heretics)中,他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具体如下:

假定在街上人们因为一件事而发生骚乱,比方说很多有影响力的人都希望拆毁街上的一个灯柱。他们去征求一位身着灰衣的修士的意见。这位修士是中世纪精神的化身,他开始用经院哲学家那种毫无生气的语调说:“我亲爱的弟兄,让我们首先来思考一下光的价值。如果光本身是好的……”说到这里,他便被击倒在地。而这可以算作情有可原吧。所有人都冲向那个灯柱,十分钟内灯柱便倒下了,于是大家四处奔走相告,庆贺这种中世纪所没有的实践性。可是随着事情的发展,一切并非一帆风顺。有些人拆毁那个灯柱是因为想要电灯。有些人是因为想要废铁;有些人是因为作恶,希望黑暗;有些人认为那个灯柱没有尽职,另一些人认为那个灯柱尽职得过头,有些人行动是因为想要破坏市政设施,另一些人只想砸烂点什么。于是夜间就发生了战斗,谁也不知道他打的是谁。渐渐地,不可避免地,今天、明天或后天,大家认识到那位修士最终还是对的,一切都取决于光的价值是什么。只是我们原本可以在灯下讨论的事情。现在只得在黑暗中讨论了。

“切斯特顿栅栏”是一个简单的原则,却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训。我们在生活中面对的许多问题都发生在干预系统的时候,原因在于没有意识到可能产生的后果。我们很容易忘记,这一点不仅适用于加法,也同样适用于减法。如果栅栏存在,很可能是有原因的。这可能是一个不合逻辑或无关紧要的理由,但仍然是有一个理由的。

我在造墙之前,先要弄个清楚

Before I built a wall I’d ask to know

圈进来的是什么,圈出去的是什么,

What I was walling in or walling out,

并且我可能冒犯的是些什么人家。

And to whom I was like to give offence.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的《补墙》(Mending Wall)

切斯特顿还影射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看法,即:前几代人都是笨手笨脚的傻瓜,想把栅栏建在什么地方就建在什么地方。如果我们不尊重他们的判断,不试图理解他们,就会有可能制造出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总的来说,人们不会无缘无故地做事。我们本质上都是懒惰的,不喜欢在无用的栅栏上浪费时间和资源。不理解某件事并不意味着它就毫无意义。

以一家有着严格组织架构和层级的公司为例。低级别的员工可能会指出,这样的管理系统和等级制度是不完美的,它给基层员工带来了额外的压力,甚至可能损害他们的健康。同时,它还为滥用权力和操纵公司政治留下了空间,使得基层员工的好想法不太可能得到倾听。

然而,尽管层级分明的公司有许多固有的问题,但完全废除这种组织架构也是有问题的。公司总是需要有人做决定,并对其后果负责。在压力大或混乱的时候,人们自然倾向于向领导寻求方向。如果没有正式的层级制度,人们往往也会形成一个看不见的层级制度,但这种制度要复杂得多,可能会导致最有魅力或最霸道的人掌权,而不是让最有资格的人说了算。

无等级制度的公司敢于打破陈规、尝试新事物,冒着未知的风险,这当然是令人钦佩的。然而,他们的方法忽略了“切斯特顿栅栏”,并没有搞清楚为什么公司内部存在等级制度。消除这些制度并不一定会带来一个更公平、更高效的体系。

是的,按一贯的方式做事意味着得到常规的东西。抵制任何改变当然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会变得过时和多余。有时候,局外人的视角对于改变现状和找到新方法是非常理想的。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对那些自认为毫无意义的东西过于自信。

或者,套用罗里·萨瑟兰(Rory Sutherland)的话,孔雀的尾巴与效率无关。事实上,孔雀尾巴的全部价值就在于它的低效率。这表明一只鸟足够健康,可以浪费精力打理尾巴,也有力气带着它到处走。雌孔雀用尾巴作为选择配偶的方式,选择哪些配偶可能拥有最好的基因,并将其遗传给后代。如果一个外部观察者以某种方式进行干扰,给孔雀装上有功能性的尾巴,这将更高效、更实用,但这也将剥夺它们宣传自己基因潜力的能力。

我们所有人,或多或少,都试图通过改变一个习惯来改善我们的生活。如果你养成了一个坏习惯,那么试着去改掉它是令人钦佩的。不过我们要知道,坏习惯不是凭空出现的。没有人会在某一天醒来后,决定每天晚上抽烟喝酒,或者看电视到凌晨。坏习惯通常是为了满足一种未被满足的需求,比如联系、安慰、分散注意力,等等。

试图消除这种坏习惯并不能消除这种需要,而只会导致一种可能更有害或更糟的替代习惯。因此,改掉坏习惯更好的方法是,用一个好的、良性的或危害较小的习惯来取代一个坏习惯,或者找到其他方法消除潜在的需求。换句话说,栅栏的建立是有原因的,如果没有其他东西取代它的位置,或者消除它最初存在的必要性,它就不能倒塌。

再举一个例子,在连续创业者史蒂夫·布兰克(Steve Blank)2009 年在其网站上发表的一篇经典文章中,举例说明了一个他在创业公司中反复看到的决策。他们聘请了首席财务官,希望找到削减成本的方法。首席财务官看了公司提供给员工的免费零食和汽水,并计算出它们每年花费多少,大约是几千美元。这似乎是在浪费钱,所以他们决定取消免费苏打水,或开始收取几美分的费用。毕竟,他们给员工的薪水已经足够多了,他们可以自己买汽水。

布兰克写道,根据他的经验,结果总是一样的。帮助公司发展的原始员工最初注意到了变化,并意识到情况与以前不同了。当然,他们有能力买得起自己的苏打水,但是突然这样做只是该公司文化正在发生变化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足以促使最有才华的人跳槽。这样做省了小钱,但却导致员工流失造成的成本大大增加。新任首席财务官并没有考虑到为什么最初要“建立栅栏”。

“切斯特顿栅栏”并不是要阻止大家进行创新和改革,而是在告诉我们,干预之前要意识到二阶思维的存在。它提醒我们,我们并不总是比那些在我们之前做决定的人知道得更多,除非进行了非常深入的了解,否则我们无法看到情况的所有细微差别。

除非我们知道某人为什么做了一个决定,否则不能贸然认定这个决定是错误的。

在修改系统的某个方面之前,第一步是了解它,充分地观察它。注意它是如何与其他方面相互关联的,包括那些可能与你个人无关的方面。首先请了解其工作原理,然后再提出更改建议。

译者:J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