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快讯 > 正文

如果日系车退出中国市场,会发生什么?

2023-04-22 06:17:34 科技V力

今年3月份日系车企在国内市场的日子并不好过,各大日系车企品牌2023年3月在华销售情况低迷,部分品牌销量连续下滑。丰田3月份在华销量14.64万辆,同比下降18.5%,第一季度销量同比下降14.57%;本田3月份在华销量8.2万辆,同比下降18.8%,第三季度同比下降37.7%;日产3月份在华销量5.44万辆,同比下降25.3%, 第三季度同比下降36.8%


【资料图】

与日系车企持续走低的窘境不同的是,国内新能源厂商销量一路走高。比亚迪第一季度销量508706辆,同比增长80%;广汽埃安第一季度销量80308辆,同比增长79%;长安汽车第一季度销售60674辆,同比增长98%;理想汽车第一季度销量59597辆,同比增长65.8%。 吉利汽车、长安汽车、蔚来汽车等一众厂商也都实现大幅度的同比正增长

从这个现状来看,以日系车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市场正在随着智能化、新能源化浪潮的到来而逐渐逝去,比亚迪、长安、奇瑞等中国品牌正借着新能源的东风实现弯道超车。

最近也有消息传出,已有一家日系合资品牌即将退出中国市场,按照这个趋势下去,日系品牌汽车在国内的市场会被国产品牌逐渐接替、退出中国市场似乎也只是时间问题?那么我们不妨来畅想一下,假如日系车退出中国市场,会发生什么事?

首先,日系车在华的工厂产能将很快会被本土汽车企业收购整合。

拿近期爆料出来的比亚迪即将收购一汽丰田天津泰达工厂的消息为例,丰田的这个工厂年产能25万辆以上,但由于燃油车的销售颓势以及整个日系品牌的销量下滑,丰田现在产能远大于销量, 所以这个工厂基本上处于停产状态

而比亚迪恰好相反,今年的销量目标是冲击400万辆,但自家目前的产能并不多,除了到处建厂之外,提升产量最快的办法就是直接收购,尽最大努力满足供给,才能完成自己定下的销量目标。

日系车企全面退出剩余的产能无法消化,本土品牌寻求增长需要扩大产能,两者正好一拍即合,日系车在华的工厂产能将很快会被国产汽车企业并购,成为本土品牌发展的基础动力。

其次,日系车企即便退出中国市场,也能难完全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中国作为全球顶尖的工业大国之一,产业链完善程度是很多国家没法比的,而日系车企即便退出中国市场,不在中国销售,也很难完全摆脱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很可能会靠着中国产业链在中国生产,随后再卖回本国或者第三国。就例如三星手机在中国的市占率基本为“others”,但三星依旧在国内以代工厂的形式生产手机。

面对日系车空出的市场,新能源汽车厂商们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特斯拉、比亚迪、蔚小理等中美汽车厂商,在电动化的道路上已经形成超车的态势,比起传统燃油车辆来说更环保、更经济,电动车开始普及已然成为趋势,而日系厂商至今都拿不出一款能打的电动车型。

除此之外,日系车企仍墨守成规延续着传统燃油车时代的“低配高价”的“性价比”策略,在同价位上,日系车的内饰往往要低国产车一级。并且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主动刹车等辅助驾驶功能往往只提供给高价的高配车型。

而国产厂商早就在内饰、空间等方面形成了对日系车的优势,驾乘体验、科技感方面的体验更是“降维打击”,接下日系车空出来的蛋糕问题不大。

不过,当下日系车退出中国市场的可能性并不大,至少短期内不会发生。

一方面是因为日系车在中国市场虽然表现不佳,但底子足够厚,仍有着很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多款车型市场表现不错,像 本田飞度、日产轩逸 等。

另一方面,日系车企进入中国除了参与市场竞争之外,还与其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就业岗位,也为中国汽车行业产业链带来了技术支持和创新。而日系车如果退出中国市场,就意味着要放弃这些合作伙伴以及投资,这对日本汽车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对中国来说也并非完全是好事。

不过,这并不是说日系车在中国市场就没有任何挑战和风险。

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本土品牌销量高涨,日系车持续低迷等情况也都是事实,除此之外日系车还面临着消费者口味的变化、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等问题。显然日系品牌们也感受到了压力,丰田换帅,成立专注纯电动车研发生产的新部门,本田与日产相继宣布组织架构人事调整,进一步加快往新能源领域的转型速度。

然而这些举措是否有效需要时间来验证,日系车想要继续留在中国市场,仍需努力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