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开新局丨新引擎 新动能 新举措:老工业基地佳木斯谋转型促发展
新华社哈尔滨4月24日电 题:新引擎 新动能 新举措:老工业基地佳木斯谋转型促发展
新华社记者刘伟、李建平、戴锦镕
4月的三江平原,乍暖还寒,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春潮涌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项目集中开工熔铸发展“新引擎”,传统产业“发新枝”激发新动能,创新举措聚力营造发展好环境——佳木斯市在迈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摆脱旧有发展路径依赖,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一个有活力、重效益、可持续的新发展模式正在形成。
紧抓大项目熔铸“新引擎”
彩旗飘扬,人潮涌动。在潍柴北大荒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生产基地项目现场,数十辆大型工程车整齐排列,戴着安全帽的工人整装等待。
随着佳木斯市委书记丛丽的开工令发出,全市约300个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项目集中开工,为当地高质量发展助力。
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今年,佳木斯市实施重大项目攻坚行动,目前已储备省级重点项目65项,总投资32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4亿元,分别是去年的1.8倍、1.8倍、2.3倍。
作为我国“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布局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佳木斯市工业基础雄厚,同时拥有3000万亩肥沃黑土地,以及交通接驳南北、口岸“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
佳木斯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铁说,项目投资是稳增长、促发展与调结构、促升级的关键。大项目的集中开工,是佳木斯市深化产业链招商、突出高质量项目的成果展示,也是扩大有效投资、加固经济底盘的务实举措,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注入动力。
升级“老产业”激活“新动能”
在哈尔滨电气集团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厂区,一个有着约70年历史的高大厂房的红墙上,“黑龙江省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的金色牌匾格外醒目。
走进生产车间,在“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的标语下,生产线马力全开,机械手快速舞动,工人熟练进行工作。“这些毛坯机座经过洗、镗、钻、套丝、铰、倒角等工序后就会进入下一环节。”工人于雷说。
哈尔滨电气集团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特种电机制造企业,近两年来,销售收入不断攀升,年销售额连续超过30亿元。“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建设,企业实现了产能、加工效率、产品质量全方位提升,订单连年增加。”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清勇说。
哈尔滨电气集团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是佳木斯市强化产业升级的缩影。佳木斯市桦南县,黑龙江鸿展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桦南县30万吨玉米燃料乙醇项目的车间里,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玉米经过粉碎、糖化、发酵、蒸馏等工序后“变身”燃料乙醇。
“这个燃料乙醇项目,不仅解决了当地百万吨玉米出口问题,还解决600余人就业,未来还将吸引化工、医药、印刷等多个下游分支项目落户桦南,成为拉动一方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桦南县委书记徐永刚说。
佳木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李树伟介绍,近年来,佳木斯市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产业振兴上,推动电机、农机、煤机等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培育新能源装备、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延链成群,加力政策赋能、数字赋能、平台赋能,促进优势主导产业重塑再造和提质增效。
聚力新举措营造好环境
“创业路上困难很多,几次想放弃,没有政府帮助很难走到现在。”宫照旭是佳木斯市汤原县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制造企业的总经理。
他说,企业曾遭遇厂房失火、融资困难等,汤原县不仅帮助企业搬迁至当地经开区享受优惠政策,还为企业协调争取了银行千万元流动资金信用贷款。在政府助力下,如今宫照旭的振华机械现代农机装备项目迅速扩张,已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一个个大项目如期开工,一处处新产业完成布局,是佳木斯市加强全要素保障、提供优质配套服务、营造更佳营商环境的生动证明。近年来,佳木斯市将优化营商环境当成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创新举措:全省首批采用“抵港直装”模式出口货物、全省首建“首贷续贷服务中心”、全省首个办理经营主体歇业备案,全面深化“一网通办”“一窗通办”“跨省通办”改革……
丛丽说,佳木斯市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集中打造一个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千亿级产业,培育壮大电机装备、智能农机、新能源装备、高端玻璃等十个百亿级产业,积极发展口腔医疗、冷水鱼等百个十亿级产业,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持续在质的提升中实现量的扩张,促进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